一、定义
指以降低手术风险、保障手术安全为目的,在患者手术实施前,医师必须对拟实施手术的手术指征、手术方式、预期效果、手术风险和处置预案等进行讨论的制度。
二、基本要求
(一)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二)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临床科室应当明确本科室开展的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范围并经医疗管理部门审定。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必要时邀请医疗管理部门和相关科室参加。患者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影响手术的合并症的,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与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学科的会诊。
(三)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四)术前讨论的结论应当记入病历。
三、具体细则
(一)除以紧急抢救生命为目的的急诊手术外,所有住院患者手术必须实施术前讨论,术者必须参加。
1.住院患者的术前讨论同样应包括日间住院手术,在医学影像下的介入诊疗、内镜下的手术等高危有创操作或手术。
2.一、二级手术可在科室医疗组内部进行讨论,并将讨论结论记入病历中。
3.三级及以上手术及新开展的手术,须在科室内进行讨论,并将讨论情况记入术前讨论记录中。
(二)术前讨论的范围包括手术组讨论、医师团队讨论、病区内讨论和全科讨论。
1.临床科室应根据本科室手术分级目录、科室人员(医疗团队)配置、技术水平、既往手术效果等情况,确定各级手术术前讨论的参加人员范围,并提交医务部审定。
2.手术组讨论,是指计划参与该手术的医师及相关成员参加的术前讨论。
3.医师团队讨论,是指医疗机构授权的医疗组全体成员(包括主诊医师带组的全体成员,主任医师带组的全体成员等)参加的术前讨论。
4.病区内讨论,是指在由同一科室的两个或以上医师团队组成的病房管理相对区域内所有医疗团队参加的讨论。
5.全科讨论,是指本科室全体成员参与的讨论。全科讨论应当由科主任或其授权的副主任主持。
6.新开展手术、高龄患者手术、高风险手术、毁损性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非紧急情况下)、可能存在或已存在医患争议或纠纷的手术、患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手术,应当纳入全科讨论范围。
7.对新开展手术、高龄患者手术、高风险手术、毁损性手术、非计划二次手术(非紧急情况下)、存在医患争议或纠纷的手术、患者伴有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手术、可能涉及紧缺医疗资源调用或医疗纠纷防范等情况时,可邀请医务部等医疗管理部门参与讨论。
8.若患者病情复杂,可能存在患者重要脏器功能不耐受拟开展的手术、手术涉及多学科或存在可能增加手术风险或影响手术效果的合并症、手术方式需要其他科室参与等情况,应当邀请相关科室参加术前讨论,或事先完成相关科室的会诊。
(三)讨论至少应于患者手术前1天完成(急诊手术除外),术前讨论完成后,方可开具手术医嘱,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
(四)讨论组织要求。
1.术前讨论原则上由手术医师提出并组织,全科讨论时要上报科主任组织。
2.讨论前,手术医师须事先将有关材料整理完善,写出病历摘要并提前告知参加人员,做好发言准备。
3.讨论时,先由手术医师进行病情汇报,明确讨论目的,上级医师可进行补充,然后由低年资到高年资人员依次发表意见,针对不同意见可进行现场讨论,最后由主持人进行总结发言,明确讨论结果。
4.术前讨论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项:患者术前病情及承受能力评估(包括但不限于生理、心理和家庭、社会因素);临床诊断和诊断依据;手术指征与禁忌证、拟行术式及替代治疗方案;手术风险评估;术中、术后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术前准备情况;是否需要分次完成手术;围手术期护理具体要求;麻醉方式与麻醉风险等。
5.主管医师应按照统一的《术前讨论记录》格式进行书面记录:讨论日期、主持人及参加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病情报告及讨论目的、各发言人发言要点、讨论结论、记录人等,由主持人进行审核并签字。
6.讨论结束后,主管医师应将形成的一致结论性意见(临床诊断、手术指征、拟行术式、麻醉方式、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及应对措施;特殊的术前准备内容;术中、术后应当充分注意的事项等)记入讨论当日或次日的病程记录中,并由术者签名确认。
7.术前讨论形成的最终结果应在术前小结中有显示。